宣传人大制度 交流人大经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构建和谐文明阿坝。地震之后,阿坝依然美丽!
信息搜索:

主任之窗

阿坝州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为国
调查研究

阿坝州供销社工作调查报告

来源:中国阿坝
访问量:
更新日期:2007-08-17
 一、我州供销社系统现状

  (一)历史沿革:州供销社前身为四川省供销合作社阿坝州办事处,逐渐过渡为州农资土产公司。1957年,全州各县相继建立土产公司,接收了民贸机构在农村的机构。其间,州、县土产公司并入州、县商业局。1978年8月,供销社与商业局分设。

  (二)组织体系:近年来,根据州委、州政府深化供销社改革的要求,全州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全面、有序推进。截止2007年6月,全系统共有县级联社13个,县辖基层社21个。在批发、零售、贸易行业中共有企业40户,其中:县以上企业19户,基层社属企业21户;亏损企业5户,农资经营企业14户,农副产品经营企业5户。有2户企业开展了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全系统现有职工430人,其中:州县联社机关109人,离退休人员670人。

  (三)业务情况:社属企业和基层社利用现有的人员、设施、经营网络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发展专业合作社、协会、综合服务社及连锁超市。目前,全系统共有县属专业合作社10个(其中:养殖业2个,中药材6个,其它2个),农资经营企业14个,“三农”服务中心、农资配送点80个,农资农家店29个。发展行业(专业)协会2个,入会团体会员58个,组建社区综合服务社16个。

  (三)资产情况:截止2007年6月,全州供销系统资产总额7378万元,负债总额7777万元,所有者权益-399万元。

  二、供销社系统履行职能情况

  (一)发挥主渠道作用,为农服务成效好

  供销社系统农资供应占整个农资供应市场份额的70%以上。各县社认真贯彻落实“分级储备、适时调控、加强管理、降低风险、保障供应”的工作方针,抓好农资储供工作。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各县社成立了农资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实行目标管理,分级考核。二是优先安排资金。通过银行贷款、社会借款、职工集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先用于农业生产资料组织供应。三是加强储备工作。早安排、早布置,抽调精干力量衔接货源,组织运输,落实仓储。四是强化供应网络。加强农资供应网络建设,扩大网点覆盖面,推行预约服务、送货下乡等便民利民措施。五是争取党政支持。积极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赢得支持。按照“广覆盖、均受益”的原则,从2007年起,我州将多年来财政每年对磷肥实行60万元的运费补贴,从单一补贴磷肥扩大到尿素和复合肥。同时,多数县政府对供销社农资供应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如:九寨沟县财政拨付40万元,用于农资组织调运和储备,并给予7万元的农资补贴;阿坝县政府给予6万元的农资补贴;黑水补贴3万元;马尔康县对每吨磷肥补贴200元)。农资补贴政策的落实,使广大农牧民得到了直接而实在的好处。由于适量储备,今年全州农资供应货源充足,价格运行平稳,各县售价均未突破当地物价部门规定的最高限价。

  (二)盘活社有资产,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

  部分县供销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规范社有出资企业资产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加大社有出资企业的会计检查和审计监督力度,建立了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和监管水平提升。同时,围绕盘活存量资产这个重点,坚持以存量换增量,通过出租、出借、出让和合作等形式,搞好资产经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有效地优化了社有资产结构,资产运营水平有所提升,实现了“甩包袱、增实力”的目标。(如:茂县供销社通过资产运作,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其资产现值3100万元,是原资产的3倍)。截止目前,全州供销社系统已核销93年以来新增中央政策性挂账资金389.23万元。

  今年1~6月,全系统实现经营服务总值5698万元,其中:商品购进总额2783万元,同比增长15.19%,完成年计划的63.11%;商品销售总额2810万元,同比增长6.20%,完成年计划的56.84%;售给农民的生产资料1482万元,同比增长12.61%,完成年计划的88.21%。汇总实现利润1.8万元,扭亏增盈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三)实行开放办社,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

  现有基层社立足实际,切实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开放办社的新办法、新思路,在改制、重组、改造后重新焕发生机,为农服务功能有所增强。一是大力推行能人办社。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积极引进农民经纪人、种养殖大户、各类能人进入基层社班子,实行“能人办社”。二是延伸农资服务网络。通过建立“三农”服务中心、农资配送点等形式,延伸基层社的服务触角,增强服务功能,加强与农牧民的联系。

  (四)提升服务功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各县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方便农民消费、放心消费,满足农牧民基本消费需求”为宗旨,积极稳妥发展社区综合服务社;按照“形象新、功能全、服务优、环境美”的标准,改造原有村级服务社和网点,主动参与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为载体,因地制宜改造完善现有网点或借助其他网点,整合、改造、升级供销社传统经营服务网络,优化农村流通资源配置。以农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生活资料连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为重点,把超市和便利店作为主营业态,由供销社提供营业商场、仓库等设施,通过合作和加盟等办法,引进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加入,加强与“三农”服务中心、农资放心店、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对接,有效地改善了农村消费和服务环境。(如:茂县、阿坝县供销社已与德惠超市合作,筹划向乡镇扩展网点,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经营)。

  (五)加强衔接沟通,供销社传统业务稳中有增

  根据《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州安监局州公安局州质监局州工商局州供销社关于加强烟花爆竹安全归口经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阿府函〔2004〕259号)精神,各级供销社为全州烟花爆竹安全归口经营单位,州安监局、州公安局、州质监局、州工商局在各个环节予以支持。同时,由定点厂商供货,实行封签制与准运证,既要保质保量供应,又要确保安全。截止目前,全州共成立烟花爆竹流通协会1个,烟花爆竹批发企业15个,零售网点151个。今年1~6月,全州共供应烟花爆竹126万元。

  边销茶是我州广大农牧民特别是牧区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为保证进货渠道畅通和边销茶质量,我州13县供销社为边销茶的定点批发企业。今年1~6月,全州各县主要是牧区县共供应茯砖、康砖、金尖、方包等茶叶77万元,保证了群众喝上放心茶。

  (六)加强机关建设,班子队伍素质有所提高

  根据《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州供销社关于将各县供销社联合社机关纳入事业编制的意见的通知》(阿府发〔2002〕147号)精神,全州已有11个县全部纳入事业编制(马尔康、金川除外),按全额和差额拨款管理。一批政治素质较高、工作作风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了州县供销社领导班子中,一支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干部队伍正在形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基层社数量锐减,缺乏基础

  2000年,全系统共有54个基层社,而目前只有21个,6年间减少了33 个。随着供销社改革的不断深化,撤并和减少一些基层社属正常现象,一些空壳社实行关闭、破产也是形势所需,但很多县在改制过程中资产卖光、人员走光、业务放光、阵地丢光,则属非正常现象。目前,除茂县、汶川县外,其余县保留的基层社都很少,有的县基层社甚至出现了空白。基层社数量锐减,意味着供销社与农民直接连接的终端没有了,为农服务的联系点没有了,阵地缩小了,对“三农”服务的影响力下降了。

  (二)服务功能下降,业务萎缩

  当前,供销社的主营业务主要是供应农资,传统业务主要是烟花爆竹、边销茶、日用百货购销和农副土特产品、中药材及废旧物资收购等。传统经营业务萎缩,阵地减少,市场占有率不高。在主营农资业务中,部分县服务水平较低,服务项目单一,有的县甚至出现了空白。

  各县在涉及农民关心的产业培育、产后服务,特别是在如何发展产业、建设服务网络,解决农产品“卖难”,帮助农民增收的问题上用心不足、出力不够。许多社属企业、基层社不是直接从事经营活动,而是采取租赁、承包、挂靠的办法,交由职工或社会个人经营,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商品经营为主,逐步演变成现在的资产经营为主、商品经营为辅,很大程度上谈不上完全为“三农”服务。

  (三)与农民联系脆弱,连接无点

  在改制过程中,全面清退了剩余的农民社员股金(农民入社为零),截断了与农民社员的产权连接,基层社与农民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益联系,距离越来越远。

  (四)供销系统网络松散,缺乏精神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供销社经营网络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职工人数由2000年末的1135人减少到目前的430人,减少了705 人。供销人的心理不平衡,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还历历在目,身处现状心情愤懑,缺乏拼搏精神。散落于乡村的基层社网点,无异于一般的个体工商户,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优势、行业优势、规模优势、人员优势已逐渐缺失,在市场竞争中被各个击破,现存的亦已基本上是各自为阵。

  (五)缺乏农资周转金及配送车辆,服务乏力

  各县在组织农资调运、储备时,遭遇资金瓶颈,周转金匮乏,农资补贴缺口较大。同时,金融企业对农资经营者的扶持不够。在实行农资配送、送货下乡时,全州各县无一送货车辆,租用车辆配送,加大了农资运输成本,削减了农资补贴让利于农的作用。

  (六)农资烟花爆竹市场管理较乱,时紧时松

  由于市场多头供应,除农资供应方面供销社尚能占据半壁江山外,烟花爆竹、边销茶所占市场份额并不高,市场秩序一管就好,一松就乱。供销社自身无执法权,还需要安监、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执法管理力度。

  (七)企业改革改制不彻底,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

  目前,全州尚有阿坝、九寨沟、黑水等县未进行改制。汶川、茂县、理县、若尔盖、松潘、金川等县虽已改制,却因改制不彻底形成了一些遗留问题。部份人员因待遇问题,通过多头信访、越级信访等途径寻求解决办法,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导致供销社从辉煌走向衰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涣散的原因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由于供销社长期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从而导致体制转型中思路不清,经营策略不当,元气大伤、无法恢复。如:上个世纪80年代末,药材大战中很多县社、社属企业、基层社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从此再无回天之力了。二是近年来,供销社在企业改革改制中未能很好地意识到基层社、社属企业这个基础对于供销社系统的重要性,以资产卖光为荣、人员走光为快。如要恢复重建基层社,投入比例为“1:10”(即改制前卖了1元,现在恢复重建则需投入10元),成本大大增加。三是供销改革缺乏政策倾斜,供销社从流通领域划到农口部门,却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既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又没有项目审批或核准权力,是个“不伦不类”的政府部门。同时,人员缺乏竞争意识,供销社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四是农资、烟花爆竹、边销茶市场整治不力,执法时紧时松,监管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

  四、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供销社有存在的必要,特别是在农资供应、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购销、烟花爆竹和边销茶的归口经营、构建新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中能发挥主力军和主渠道的作用。

  根据《中共阿坝州委办公室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工作的意见》(阿委办发〔2005〕11号)要求,各级供销社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夯实为农服务基础,搭建公司化运作平台,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总体思路,切实推进“1234”工程(即深化社有企业和基层社改革;构筑龙头企业和三农服务中心两个载体;建设农资销售网络、日用消费品销售网络、农产品加工销售及旅游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三条网络;在农业增产增效、行业发展、联合经济组织发展、供销社系统班子和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有所作为),重塑供销新形象,为建设和谐阿坝发挥积极作用。

  (一)深化社属企业和基层社改革

  一是改造、改制,盘活资产。尚未改制并有有效资产的基层社,首要的是保住资产,停止低价出售(但对确无必要留置且保值成本高的除外)。企业可利用现有资金、场地和人才资源,与农村专业大户合作,联办加工类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或物流市场。

  二是重组新建。对改革改制后无场地、无人员的由县社牵头,按照经济流向、经济区域布局,坚持“开门开放”办社原则,重新建立基层社或供销网点,吸纳社会人员入社办店。

  三是动员能人新建基层社。对已撤销基层社的乡镇,可动员有经济实力、经营头脑的个体经营业主、原基层社职工建设“农资放心店”,立社建店。新建新店必须建立新机制。

  (二)构筑龙头企业和“三农”服务中心两个载体

  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发挥供销社优势,以项目争取政策,以项目建设带动服务“三农”工作。

  一是逐步培育系统内生产和流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我州农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等优势,创办1—2个特色企业,逐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供销社自身如果没有实力兴办龙头企业,也可采取合资、合作等形式来发展龙头企业。

  二是以改造、整合、提升、优化现有网络为主,在中药材、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构建农民生活资料、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是引领、协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加快专合组织发展。按照“组织引导、统筹协调、指导服务”的原则,注重专合组织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市场带动能力和助农增收能力,以“市场连接、利益连接”为纽带,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三农”服务中心等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三)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三条网络

  一是构筑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以州公司为依托,改造原有农资系统流通网点。通过直销、加盟以及资源合作等方式,重新整合县、乡(镇)、村的农资经营资源,形成以州农资公司为龙头,县级供销部门为骨干,基层供销合作社、农资服务中心为基础的经营服务网络,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建立农资连锁配送体系。

  二是构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以“新网”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契机,引进或加盟德惠、红旗连锁、和家等大超市,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思路,对各县、乡供销社保留下来的经营网点、设施和业务进行有效的整合。第一,按照区域划分,以自办或合作方式建设超市或配送中心,开展区域配送业务。第二,结合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按经济流向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组建基层供销组织,对基层供销合作社门市部、服务站进行改造,择优吸纳一批系统外农村社会网点资源加入供销合作社连锁经营网络。鼓励与系统外连锁企业合作,拓展农村连锁经营业务,尽快构建以县为主体、乡镇村为基础的农村新型日用消费品经营体系。第三,完善配送和采购双向流通功能。在把价廉物美、适宜农村消费水平的日用品送到农村市场的同时,把当地的农副土特产品带入县城连锁配送网络,真正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三是构建农产品及旅游品加工网络。利用我州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加大系统内农畜产品项目研发力度,在现有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基础上,力争在蔬菜、水果、菌类、花椒等方面找准合适的项目,继续走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路子。第一,整合现有农产品流通、加工、仓储资源,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我州区域经济特点,组建牦牛协会、中药材协会、果品协会、蔬菜协会等专业协会。第二,以现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搭建服务平台,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农产品生产销售龙头企业,提升为农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搞活农产品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第三,立足实际,充分挖掘特色产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大九寨环线各县可依据自身特点,筹建相应的专合组织,一方面满足游客需要,另一方面拓展经营领域,扩大经营范围。

  (四)发挥四项职能在系统有为上下功夫

  一是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在农业增产增效上有所作为。第一,要做好农资调运和储备,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资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实行连锁、配送等形式,服务基层。在完成州级化肥储备1600吨的基础上,根据郫县安德镇市场集散和交通便利优势,与成都市农资公司合作设立安德农资供应配送站,在州内增设茂县、理县、马尔康农资储备点,增大农资储备仓储设施库容,增加储备品种,强化州级农资储备,扩大农资市场的占有份额。各县社要向县政府请示建立农资经营周转基金。同时,县级财政每年应对农资实行补贴,且随财力增加而逐年增加。第二,要做好农资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县社、基层社、农家店,使农资从业人员乃至整个供销社职工都了解并掌握农资使用过程中的相关知识、技能,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改变单纯的买卖模式。第三,要着力构筑农资服务体系。成立全州农资流通行业协会,以保量限价、配方施肥、质量承诺和优质服务为重点,构建农资供应服务体系,在全州农业发展中体现供销社的重要作用。

  二是履行业务指导职能,在行业发展上有所作为。第一,要加强烟花爆竹行业管理,充分发挥烟花爆竹流通行业协会作用,切实履行烟花爆竹归口经营行业管理职能,积极发展烟花爆竹现代流通配送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协同相关部门检查规范批发零售网点。建议:在销售旺季与公安、安监部门在映秀设立联合检查点,打击私拉滥运的违法行为,净化经营市场,规范市场秩序。第二,要积极争取改革边销茶经销模式,扭转边销茶市场占有率低和业内恶性竞争的局面,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茶。第三,要抓好资产管理,提高社有资产运行质量。对低效运营资产进行合作开发改造,实现资产价值;对确需处置的资产,加强处置监管,阳光操作;在市政建设中,按有关文件精神当地政府不能平调和无偿占有供销社资产,确需占有的要给予补偿或资产置换。

  三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在联合经济组织发展上有所作为。第一,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宣传学习。要准确理解各项规定,依法履行指导、扶持、服务职能,利用基层网点多,与农民贴近的优势,在农村进行大力宣传。第二,要领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按照“组织引导、统筹协调、指导服务”的要求,多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引导、发展专业合作社,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农资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烟花爆竹、农产品流通等行业(专业)协会和各类模式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注重规范民主管理机制,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通过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牧民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在供销系统班子和队伍建设上有所作为。第一,要进一步加强供销社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政治素质。联社要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第二,要加强机关干部职工管理,规范机关行为。要改进机关作风,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能有为的思想,打造一支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干部队伍。第三,当地党委政府要加大对供销社的人才支持力度,把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选配到供销社领导班子中去,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用到领导岗位上,为供销社的发展出谋划策。(阿坝州供销社

相关新闻